在工业智能化浪潮席卷的当下,内蒙古纳顺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于2019年正式成立电气事业部及并建设电气车间,致力于为矿热炉工程打造高效、智能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开启工业生产升级新篇章。
电气事业部以技术为核心,专注于矿热炉工控系统、上配料自动化无人值守系统的全链条服务,从前期精准设计、中期专业制造,到后期细致安装与全面调试,实现 “一站式” 闭环服务。我们深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在提供优质成套设备的基础上,更以 “全面、专业、贴心” 为服务准则,深入了解客户生产痛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确保设备与生产场景高度适配,助力客户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凭借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电气事业部于 2020 年顺利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及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3C)认证,标志着我们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达到国家乃至国际先进标准。未来,内蒙古纳顺集团电气事业部及电气车间将持续深耕电气与自动化领域,以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和贴心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助力工业智能化发展!
一、矿热炉操作系统
1、操作效率提升
动态加载设备子画面,减少切换,集中监控关键数据。
模板画面动态化,适配不同设备,简化组态流程。
2、灵活扩展能力
支持单站扩展为分布式多站系统,冗余服务器保障高可用性。
3、资源管理优化
统一数据归档,降低多系统同步复杂度。
全集成自动化架构减少硬件冗余,降低运维成本。
4、复杂场景支持
集成画面同步展示多参数,便于PID策略调整。
支持单/多系统视图切换,适应不同可视化需求。
二、智能冶炼系统
智能冶炼系统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通过以下核心优势实现冶炼生产的智能化升级:
1、精准控制
采用智能电极控制算法,自动调节电极压放
将电极电流不平衡度控制在最优范围
显著降低电网冲击,提升工艺指标稳定性
2、智能管理
全过程无人干预运行、具备自适应调节能力、集成故障自诊断与异常预警功能
通过多种数据采集,实现对全厂生产的优化控制,并通过手机APP传输给相关人员。
3、效能提升
突破传统经验判断局限、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资源利用率。
该系统通过智能化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稳定、高效的冶炼生产解决方案。
三、自动测糊加糊系统
智能测糊加糊系统是利用自动测糊装置对电极壳内的糊料高度进行实时测了,测量数据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智能行车集成传感器网络,实现精准加料的全自动化操作。系统采用双模式控制架构(手动/自动),配备多重安全防护和实时监控功能。
核心技术特点
1、精准控制体系
.变频驱动定位技术确保运行精度
.累计误差校准装置保障长期准确性
.双绝缘设计杜绝电极壳短路风险
2、智能安全防护
.三级保护系统:超重/极限/时限保护
.动态防摆动控制技术
.实时声光警示装置
3、数字化管理
.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与画面显示
.故障自诊断与分析系统
.工艺数据自动记录与追溯
应用效益
1、生产优化
.糊料添加均匀性提升、冶炼质量稳定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提升
2、管理升级
.实现无人值守操作、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3、可持续发展
.能耗降低、杜绝原料浪费、实现清洁生产
四、新能源矿热炉炉顶专用布料车
系统架构
本系统集成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控制算法,构建直流供电的模块化布料解决方案,主要包含:
1.实时监测单元
2.智能控制中枢)
3.安全供电模块
4.料仓投料班报系统
5.故障诊断平台
核心技术优势
1、精准控制
.采用毫米级定位传感器、动态调节布料轨迹算法、布料量误差精准控制
2、智能运维
.在线设备健康监测系统、三级故障预警机制(预警/报警/急停)、支持远程诊断与参数优化
3、工程优化
.模块化快装结构(安装效率提升)、电缆用量减少、施工安全等级提升
应用效益
1、生产效率
.熔炼效率提升、生产周期缩短、连续作业率达
2、能源管理
.吨耗电降低、热能利用率提高
3、安全效益
.人工干预减少、事故率下降
五、智慧工厂
一、平台架构
1、智能中枢系统
.四维闭环管控:计划→调度→执行→监控
.三维可视化引擎:实现高炉内部反应动态仿真
.数字孪生工厂:构建虚拟-实体映射系统
2、核心技术模块
二、关键技术突破
1、智能工艺优化
.混合建模技术:机理模型+深度学习算法
.动态配料系统:提升配料精度
.溅渣护炉模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能源物流协同
.智能电网适配、物流路径优化、原料智能调度
3、质量安全管控
.在线成分分析、自动化替代、预警系统
三、实施路径
1、数字化基建
.5G+工业互联网融合组网、分布式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实时数据库集群建设
2、智能化升级
.关键设备100%联网、工艺知识图谱构建、自适应控制算法迭代
四、应用价值
1. 生产效益
.缩短冶炼周期、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 质量提升
.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质量波动、增强过程稳定性
3. 能源环保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优化资源利用
4. 安全运营
.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作业环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